交通搭台 体育唱戏 跨界融合促消费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交通运输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交通运输跨业融合,培育新消费,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体育产业融合,鼓励创建以交通资源为特色的自主品牌体育赛事活动。
    “交通+体育”产业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并不是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各地就已在纷纷探索,利用交通资源融合体育活动,或寻求合作树立品牌,或下沉大众举办赛事……如今,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新支点。跨界,带来了1+1>2的聚合效力,也形成了居民服务性消费刚需的释放爆点。
    云南
    服务区里有个赛车场
    赛道为国际A级卡丁车场地标准,配备“豪雅”计时系统,车手更衣间、观赛和休息区、赛事指挥和计时中心、赛车库、维修工间一应俱全……你没看错,这是高速公路服务区,也是卡丁车赛场,设施配备完全具备举办高水平国际卡丁车赛事的能力。
    “高配”改造服务区引入赛事服务
    为了让交通元素融入体育竞技,打造更具特色的交通品牌赛事,早在2018年,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南交投)就开始对“交通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化交通经济”的战略要求和课题做出了积极思考和深度探索。云南交投旗下云南交投集团经营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云南交投经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川表示,这是云南交投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公司充分发挥了自身主观能动性及所经营云南云岭高速传媒有限公司(简称云岭高速传媒)的行业跨界洽接优势,就“交通+体育”“交通+旅游”两大课题进行积极探索实践。
    由云南交投经营公司负责运营的读书铺服务区是知名的“网红”服务区,不少游客都会慕名前去这个集旅游、娱乐、美食为一体的服务区“打卡”。2018年年底,云南交投经营公司在服务区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了改扩建。提升改造后的读书铺服务区除原有功能外,增加了卡丁车赛事承办及体验服务,建成了“云南交投雄风国际卡丁车场”。
    赛车场建设及设施设备总投资达3000万元人民币,赛道按照国际A级卡丁车场地标准建设施工,采用了全球领先的“豪雅”计时系统,赛道旁更设有车手更衣间、观赛和休息区、赛事指挥和计时中心、观赛平台、VIP观赛室、医务室、赛车库、维修工间等相关配套设施。这成为云南交投“交通+体育”战略的第一步,加速了交通运输行业与体育产业之间的融合进程。
    赛事经济让服务区转型“留客”
    场地的建设让云南交投具备了举办交通自有赛事的“硬件”,但如何举办比赛、如何打造高品质交通品牌赛事对于他们来说仍是未知领域。此后,在环法中国自行车挑战赛(云南区)等国际高知名度的成熟业余赛事中,云南交投经营公司作为赛事合作方参与其中。通过与知名赛事主办方的深度合作,云南交投和云南交投经营公司对于大型赛事的运营方式有了深层次了解和实践,同时有效利用了赛事品牌的汇流作用,提升了路域资源的使用活跃度。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深度学习赛事运营方式、掌握举办高品质赛事经验后,云南交投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遇。
    读书铺服务区基础设施建设甫一结束,云南交投就进行了融合工作部署。云南交投经营公司针对读书铺服务区卡丁车场及卡丁车比赛开展了大量宣传策划工作。云岭高速传媒发挥自身优势,联系媒体在云南省内为赛场获取了600余万次的曝光量。后期,他们以赛事为核心,在全云南范围内获得了18家企业的赛事赞助资源,为赛事活动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基础。
    云南交投以赛事活动为契机,邀请了包括著名CKC车手麻舰心在内的国内外75位赛车手,40余支不同年龄、不同组别的专业卡丁车队伍,在2019年11月举办了2019首届云南“交投雄风”杯卡丁车邀请赛。这些车手、服务团队带来了消费需求,赛事也大大增加了服务区的客流,不少卡丁车赛事发烧友专程前往读书铺服务区观赛,大幅提升了消费,进而盘活了整个服务区乃至周边地区的产业生态链。“卡丁车赛事打破了服务区以往旅客‘过而不留’的消费窘境,让高速公路服务区转型成为‘留客’型场所。这段时间卡丁车赛场一到周末都处于爆满状态。”李晓川说。
    卡丁车赛的大获成功,让云南交投更加看好“交通+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不仅是高速公路,云南交投也在积极探索路外体育热门IP,让交通元素与路外体育有机结合。2019年,云岭高速传媒便与云南省拳击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依托体育赛事,共同打造“交通+体育”竞技事业。
    山东成武
    高速公路通车前跑迷你马拉松
    在“伯乐故里”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交通主题体育赛事同样火热。2019年10月26日,在即将通车的德上高速公路成武段,一场吸引了1500余人参赛的“迷你马拉松”拉开了帷幕。
    “2019成武县‘高速公路杯’迷你马拉松赛”与大多数马拉松赛事不同,除了当地教育和体育局,当地交通运输局、公路局也位列主办方名单之中。这意味着大到框架搭建、蓝图绘制,小到项目实施、工作分工,交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现在赛事活动的方方面面。
    成武县正处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在高速公路上举办马拉松比赛,也是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体育赛事,走上高速公路,感受当地公路建设成就。一场“交通搭台,体育唱戏,提升消费”的赛事活动就这样诞生了。
    成武县位于山东省西南,毗邻河南省,交通发达,去年通车的德上高速公路成武段,是连接当地与河南、安徽、江西等地的重要公路通道。成武县交通运输局找准时机,在公路即将通车之际联合多部门举办“迷你马拉松”,将交通特色融入体育元素,创立了特色品牌。
    “在高速公路上跑迷你马拉松”成为了赛事亮点,一度引发多方关注。赛事本身拉动体育装备消费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带动效应。赛事当天,不少城乡居民乘坐各类交通工具前来观赛,也间接拉动了饮食、出行消费市场,挖掘出城镇和农村地区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
    从以往的经验看来,举办体育赛事往往需要和强大的资金支持挂钩,似乎是大城市、大企业的特权,但成武县凭借交通特色资源,打造品牌赛事,发散思路、延伸“手脚”、强健“肌肉”,下沉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将交通资源用好用巧,使之成为消费水平扩容提质的“法宝”。
    浙江
    骑自行车刷遍美丽公路
    前年记作上杭游,路入林塘境便幽。浙江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12万公里的公路,每一处都自有其独特风景。2016年至今,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先后策划并推出了“美丽交通走廊·环浙骑行”“美丽乡村·环浙骑游”“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毅行大赛”等20场交通运输与体育产业融合的活动,将“美丽公路+乡村旅游+全民健身”的发展理念融入浙江公路的弯弯绕绕。
    “‘环浙骑游’以‘交通+体育+旅游’为载体,通过绿色、时尚、低碳的骑行运动来带动、展现浙江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各地民俗民宿、人文风情、风景名胜等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很好地提升当地人气指数,更进一步带动浙江省消费水平。”作为主办方之一,《交通旅游导报》副总编辑丁前程介绍。
    经过几年的成功举办,“环浙骑游”已成为浙江公路的一张亮丽名片,每当赛时,全国不少骑友都会相聚于此,俨然成为全国骑友的盛会,从交通圈“出圈”到体育圈。例如该系列赛事首创的高速公路骑行赛,在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灵昆至苍南段就有千名骑友提前为高速公路通车预热。经过全媒体渠道的传播,社会影响力倍增,甬台温高速公路形象也由此得到宣传提升。
    骑行产业一头连着体育竞技,另一头连接着随之上涨的消费需求。随着几年时间的成熟运作,“环浙骑游”激发了各类骑行运动、户外品牌活动的生命力,同时也衍生出许多活跃的旅游、文创IP。在赛事之外,主办方延伸举办的一系列体育嘉年华活动也大幅刺激了消费增长。四美(美食、美宿、美景、美购)博览会、星空演唱会、百县千碗等活动每每举办都会引发消费热潮,四美博览会的展销产品更是被抢购一空,活动期间赛道沿线的农家乐、民宿、酒店也随着赛事人流的增多而爆棚。这条骑行赛道为当地的餐饮、住宿、城市旅游等商业板块不断注入新的消费推动力。
    作为目前沉淀较久,运作成熟的交通品牌赛事,“环浙骑游”在打响知名度后,也总结出了新的经验。“随着4年来不断地总结,‘环浙骑游’已经为‘交通+体育’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形成了一种可复制的品牌和经验。”丁前程总结道,“我们在主题上聚焦,在资源上集成,加强整体策划、创新活动载体、整合各界资源,结合交通建设、管理、服务、传播等各方面,拓展交通服务功能附加值,以此提升浙江交通体育赛事品牌的对外影响力。”
    下一步,“环浙骑游”将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进行造血升级,在比赛内容、形式、合作规模、参与程度、宣传等方面进行配套转型与提质增效,通过“交通+体育”的模式,让浙江最宝贵的绿水青山能够流金淌银。
    □专家观点
    “大城市才能办比赛”是误区
    “交通+体育”产业融合已在部分地区生根发芽,但仍有很多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企业缺乏融合发展的思路与经验。对此,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经济系主任李艳丽副教授表示,推动交通与体育产业融合需要打开思路,不是仅仅做到“结合”而已。
    在以往的赛事中,交通运输部门通常是作为协办方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李艳丽认为,促进“跨界”融合需要交通运输部门的深度参与,以交通资源为特色主导自主品牌赛事的创立。“抓住地方独特资源,是交通品牌赛事举办的关键。包括马拉松在内的路跑赛事就是非常好的尝试,这也是绝佳的城市形象和交通发展宣传机会。要根据不同的交通资源进行赛事设计,比如拥有水域资源,可以进行水上赛事;拥有山地资源,可以进行山地运动。近年来火爆的冰雪赛事也是建立在冰雪资源上的。”李艳丽说。
    在李艳丽看来,交通与体育产业融合,不能仅将视线瞄准举办大型线下体育赛事,要“打开思路”搞融合——体育公园、线上电子竞技赛事、交通文化、康养产业都可以作为着力点。“已废弃的老铁轨、老车站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交通文化韵味,利用这些元素举办纪念赛事,也是非常独特的产业融合方式。”李艳丽说,“天津等城市的老码头、老铁路都是很不错的交通文化资源。”她还建议,对于交通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的地区,也可以考虑打造康养品牌,吸引更多人来到当地进行康养健身消费。
    在实践过程中,部分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表示,举办交通品牌赛事需要资金和经验加持,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较为困难。对此,李艳丽认为,“大城市才能办比赛”是很多人存在的误区。“体育赛事的收益是很可观的,不仅是赛事本身,还包括配套的服务业收益。在法国等发达国家,小城市举办一次赛事活动的收益甚至可以满足当地一年的财政需要。”在李艳丽看来,交通运输部门办赛时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借助社会资本、引入优质赛事资源,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也会降低成本,事半功倍。” 
 
中国交通新闻网     2020-07-08  
    

[关闭窗口]